8月12日,素來力挺房價的華遠總裁任志強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,當被問到對現(xiàn)在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看法時,語出驚人,向臺下數(shù)百開發(fā)商隔空傳話:“我都‘從了’,你們也‘從了’吧?!?/span>
對開發(fā)商而言,從還是不從?降還是不降?這是個問題;
對投資者而言,是漲還是跌?買還是不買? 這同樣是個糾結。
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轉型中的焦點:逃離北上廣深、6450萬套空置房、房租暴漲、銀監(jiān)會壓力測試從30%提高到60%、中房協(xié)副會長朱中一上書國務院不要再出調控政策、知名學者王小魯認為灰色收入支撐房價等等,有關新聞不絕于耳。
房價貴不貴?貴!房價有無泡沫?有!無論從國際通行的租售比、房價收入比,還是我們自己的感受,房價確實太貴。泡沫還將持續(xù)多久?泡沫會在什么時候破裂?在泡沫破裂之前還將經歷怎樣的路徑?我們會重蹈日本“失去的20年”嗎?
城市化與人口紅利是經常被用來為房價上升說事的,照此說法,現(xiàn)在的城市化才47%,離70%還相距甚遠,人口老齡化估計也得到2020年才來,房價還大有可為。
房子不一定是用來住的,不一定是用來消費的,可用來當存款。當下,房地產的投資屬性遠遠超過了居住屬性。在投資渠道狹窄的中國:存銀行,以前的萬元戶成了現(xiàn)在的窮光蛋;炒股票,很多人血本無歸;投資外匯,人民幣不能自由流通;投資實業(yè),利潤還不如炒套房;投資黃金,沒地方放;投資古董,還有假的;投資期貨,不懂還要半夜雞叫;投資紅酒,還搞出個小拉菲……房子已然成了投資工具,交易的預期性必然推高房價,況且中國人自古就有買房置地的情結。
房地產還是個貨幣現(xiàn)象,在印炒機加速開動的情況下,錢不再值錢,似乎是防通漲的保值工具。當 “算你狠、將你軍、逗你玩、糖高宗、油不得、萍什么、棉花掌、藥你苦、煤超瘋......”等商品被暴炒,以及人民銀行將發(fā)行500元大鈔的傳言甚囂塵上,我們將錢袋子安放在哪里?現(xiàn)在的100萬相當于10年前的多少錢?20年前的多少錢?2萬元每平方米現(xiàn)在看來很刺眼,再過5年回過來看,可能就沒這么刺眼。說到底,房地產價格還是個通漲現(xiàn)象。
且讓我們看看房地產鏈條的參與各方: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、開發(fā)商、銀行、中介、房地產上下游企業(yè)、投資者(已買房的、未買房的、投資的、自住的),他們在博弈中,是想房價降還是升?話語權大還是?。可钊敕治霾┺母鞣降睦?,才能解讀當下房地產亂象。
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個典型的政策市,國家是最大的開發(fā)商,開發(fā)的產品是鐵公基和所謂的城市運營,手中握有“地根子”和“錢根子”,還有強大的政策工具,所以我們要聽黨話跟黨走。最近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其目標是為了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增長,如果象GDP每年增長8%或9%還是可以接受的,這次調控主要用金融、行政的措施壓抑需求,冶標不冶本,揚湯止沸。如要釜底抽薪,應該解決中央和地方的分稅制度、土地制度和民間投資渠道問題。房地產不調控,有社會風險,調控,有經濟風險,這是個兩難的問題。所以調控的時間和尺度在挑戰(zhàn)中國長期的中庸思維。近期房價的滯長量跌,一旦遇到保增長、保就業(yè)壓力時,壓抑的需求一定要爆發(fā),就象彈簧外力撤去時就會反彈。
城市化、人口紅利尚未結束、投資渠道依然狹窄、泡沫已經出現(xiàn)、通漲無可避免、調控首鼠兩端,面對這種亂世亂象,財富與風險是一體的兩面,我們是與泡沫共舞?還是置身世外?我們果能置身世外嗎?
我們何去何從?
從還是不從?
我看還是從了吧。
國家建設部一級房地產評估機構 資產(含證券期貨)評估機構
全國范圍執(zhí)業(yè)土地估價機構 全國A級資信土地估價機構
土地規(guī)劃甲級資質工程咨詢機構 土地登記代理機構


Copyright 2022 © 深圳市國策房地產土地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0040144號